世界骨质疏松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骨质疏松日是什么时候)
2022年6月6日是中国第十个心房颤动日。我国房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中风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5倍。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采取规范有效的防控措施。
心房颤动和认知障碍/痴呆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过去10年的大量观察研究表明,心房颤动(AF)与认知障碍和痴呆有关。AF是否会导致认知障碍和痴呆,目前尚无答案。
最近,《循环》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af筛查国际合作项目团队的评论,描述了目前对af与认知障碍/痴呆之间关系的理解、治疗和筛查的最新理解。让我们看看。
第1点
心房颤动与痴呆之间存在一致的关联,但尚不确定这种关联是否是因果关系,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常见风险因素的干扰。
过去10年中的大量观察性研究,包括一些荟萃分析,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中风临床病史的情况下,房颤也与认知障碍和痴呆有关。然而,荟萃分析中包含的许多研究都是小规模、横断面、短期随访,或者是在高度挑选的人群中进行的。一些观察性研究考虑了基线检查时风险因素的存在,但没有考虑随访期间风险因素的发生或变化,并采取了时间依赖性的方式。因此,很难直接比较这些研究。
此外,心房颤动与痴呆之间的关系复杂,因为它们在流行病学上具有相似性,并且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如老年、动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病、肥胖、缺乏运动和过度饮酒。因此,房颤与认知障碍/痴呆之间的关联是否可以用常见的病理生理学来解释,或者房颤是否与因果途径有关,这一点很重要。
第2点
目前,心房颤动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几种潜在的、可治疗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机制是中风。其他机制包括流向大脑的低血流量(全身性低血压)和脑内出血。这些可以在对照试验中探索,以确定心房颤动与痴呆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可以预防(图1)。
世界骨质疏松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骨质疏松日是什么时候)
中风是一种具有临床意义的持续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心房颤动可增加中风(4-5倍),约30%-35%的中风可能与心房颤动有关。
其机制如下:
中风会大大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据报道,新发痴呆的发病率已从卒中后3年内的24%上升到5年内的33%。
2、除了明显的缺血性中风外,隐匿性或隐匿性脑心源性栓塞也可促进认知功能的下降。横断面和纵向研究表明,无症状性脑梗死与未来的中风和痴呆有关。
AF相关的微栓塞和低灌注可导致缺血性脱髓鞘,类似于脑小血管病(csvd),进而导致认知能力下降。房颤通常与csvd的发病率增加相关,这可能是认知和临床结果不佳的标志。
第3点
心房颤动患者应进行脑成像,MRI优于CT。
在没有认知障碍的心房颤动患者中,常规基线检查和后续脑成像的作用尚不确定。
MRI是脑成像的黄金标准,因为它具有提供现有脑血管疾病详细信息的独特潜力。
MRI是评价csvd和淀粉样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
在检测局灶性萎缩的模式时,它还提供了比计算机断层扫描更多的信息,这有助于区分痴呆症的并存病理,如阿尔茨海默病。
先进的代谢和功能神经成像模式,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血氧水平依赖性MRI,可以识别明显萎缩前受损的大脑生理,并可用于痴呆症的调查和表型。
除了新的或恶化的认知症状或其他神经事件(新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脑病或癫痫)外,心房颤动患者的脑成像应用尚未明确定义。
未来,如果能够找到干预措施来预防房颤患者的痴呆,并通过常规认知测试尽早发现房颤患者的认知下降,那么应促进脑成像。
然而,到目前为止,传统成像在没有认知障碍证据的患者中的作用尚未确定。
第4点
认知障碍患者应考虑筛查未知AF。
第5点
心房颤动患者需要标准化认知测试
最近的一份共识声明建议,应对所有房颤患者进行认知障碍评估。
考虑到房颤与认知障碍/痴呆之间的关系,即使房颤患者有中度认知障碍的怀疑,也应进行正式的认知评估。
房颤患者的认知测试可以看作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认知分类的一种形式。这可以由任何临床医生执行。如果没有人对记忆和思维提出担忧,测试可以停止。如果患者或其家人对认知表示担忧,下一步可能包括多领域认知筛查工具,如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或福斯坦迷你精神状态检查。
心房颤动患者的所有区域通常都会受到影响(包括注意力、执行功能、语言、记忆和视觉空间能力),最好使用覆盖每个区域的筛查工具。
测试的选择将受到对工具的熟悉程度、通过测试识别损坏的可能性以及进行测试所需的资源或时间的影响。
MOCA和迷你精神状态检查是检测轻度认知障碍最常用的筛查工具。MOCA被认为是血管性痴呆的敏感筛查试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敏感性较低,但特异性较强。
第6点
许多研究表明,OAC与认知障碍的发展减少有关。需要前瞻性随机研究来证实这些发现。在一项大型回顾性登记研究中,观察到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患OAC痴呆的风险较低,而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似乎是有害的,因为缺血性中风、颅内出血和痴呆的综合风险太高,而单纯痴呆的风险并不高。
目前尚不清楚心房颤动负荷与痴呆之间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一些报道表明,持续性房颤比阵发性房颤更有害。房颤患者应用OAC预防中风的程度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同样重要的是OAC治疗是否可以预防认知衰退或痴呆。
关于预防OAC房颤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另一个知识差距是药物的选择。一些报告表明,直接口服抗凝剂比维生素K拮抗剂(VKA)患痴呆症的风险更低,但其他一些研究并不支持这一结果。一些观察性研究表明,OAC治疗对AF患者的认知结果有保护作用,一些比较DOAC和华法林认知下降率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第7点
对于未来心房颤动预防试验和大规模登记或队列研究的主要或次要终点,应使用可靠的认知功能测量方法来评估患者的认知/认知下降。
第8点
需要对未诊断的心房颤动进行筛查,以确定治疗策略是否可以减少亚组患者的认知障碍(例如,认知下降风险患者或轻度认知障碍患者)。
第9点
房颤相关认知功能下降的预后评估和潜在治疗应包括患者对房颤相关认知障碍的看法。
作者:刘新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天丞健:健康使者,传承健康,守护爱。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天丞健 ”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oyi56.com/6842.html